修心八頌

 

今天聽的是《修心八頌》的簡單講解。首先大家先糾正聞法的動機,我們一定要有大乘的動機,為了一切有情眾生聽學這個《修心八頌》的開示。

《修心八頌》是從西藏朗日塘巴大師(Langri Tangpa10541123)傳下來的。朗日塘巴大師是噶登派裡非常有名的一位高僧,他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金剛獅子”(Dorje Senge), 可是大家都稱他為“噶登黑臉”,因為他整天都黑著臉,很少有笑容。為什麼他不笑呢?這是因為他每天都在思維死亡和無常,所以笑不出來。如果我們是一個真修 行者的話,專門修死亡無常這方面,明白輪回的苦,從輪回中回頭的人真的是沒辦法笑起來的。如果還會笑,就說明還沒有真正體會輪回的苦,還沒有從輪回中回 頭。只有一次,朗日塘巴大師笑了。那是因為他以前在讀書的時候,很苦、很窮,沒有人理睬他,後來在他成為很有名氣的大師後,很多人跑去攀關係,有一個人對 他說“ 我是你舅舅!”,朗日塘巴大師就笑了,然後他把銀子放在佛壇上對之頂禮說:“本來無親變有親,本來無友現有友,為我帶來親友者,銀子銀子我 頂禮!”這話其實有很深的意義在裡面。有時候,佛菩薩看到我們在輪回中的所作所為會覺得很好笑的。我們凡夫的心態就是這樣,我們拼命去巴結有權有錢的人, 而對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哪怕他是我們的親戚,我們都不想去理睬。從這個角度看,在輪回中沒有一樣是可靠的。我們在這裡簡單的介紹了一下朗日塘巴大師的情 況。這位朗日塘巴大師為了便於修行,他把所有的修心法都濃縮在這八頌裡面。這裡面講的主要就是自他相換的主題,自他相換的菩提心修法是釋迦牟尼佛傳給文殊 菩薩,再傳給寂天大師,而後一直傳到現在。

總 的來說,道次第中的修心法,是從金洲大師到阿底峽尊者一直傳承下來的。我們可以看到祖師們是怎麼修的,這個我們必須知道,因為這個對修行非常有幫助。不論 是修心或者修菩提道次第的其他部分,我們一定要知道當年祖師們是怎樣修的、他們是什麼動機、什麼樣的出發點,這方面一定要清楚。這方面知道了以後,我們修 的時候就比較容易得到成就,修行就比較順利,我們就有機會通達道次第和修心法裡面的意義了。

《修 心八頌》本文並沒列出前行要求,可是這並不代表不需要前行,實際上這是非常關鍵的環節。如果沒有做前行而直接念《修心八頌》是不完整的。有些人在前行和結 行念誦是都很馬虎,就只對正行用功,以這種方式修是不正確的。我們應該依照菩提道次第的要求來做前行:把供品很莊嚴地供在佛壇上,然後坐下來把動機調整 好,糾正動機,然後從念誦皈依開始,慢慢的念誦。前行一定要非常仔細、詳盡地修,一定要先修誦皈依、發心。不論是修道次第、修心都一樣,我們坐在佛壇前念 誦的時候,一定要感受到諸佛菩薩就在我們面前,不是‘好像’,而是要真切地感到諸佛菩薩就在我們的面前。如果我們認為面前的是泥塑、木雕的佛菩薩像,這種 想法是不正確的,一定要知道諸佛菩薩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的面前。修這個法的時候,我們要很真實的感受到自己就在淨土,我們對面的就是釋迦牟尼佛,他的旁 邊有諸菩薩聖眾圍繞著,就在我們的面前。這種信心和觀想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我們要有一個非常廣大的動機:“我要利益一切有情眾生!我要普度一切有情眾 生!”,這是我們的出發點和動機,一定要有這樣的動機才可以修。如果我們在這麼廣大的動機基礎上修行,就會慢慢感到修行的進步,就有機會得到加持。目前, 我們剛剛起步,也沒有什麼出離心、菩提心,只是我們發起出離心、菩提心願望而已。有了這個願望,然後朝著出離心、菩提心方面不放棄的努力去修的話,那我們 就有機會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所以我們要記住,前行的歸依、發心一定要非常詳細、非常正確地認真做,然後再開始念正行的內容。這修至正行的時候,我們開始 慢慢的念“我思諸有情,勝於如意寶……”念的時候不是什麼都不想,要一句一句慢慢的念,對每一句都必須仔細思考,要一個所緣、一個所緣慢慢地思維。令正行 的內容完全從內心裡面一時間出生是不可能的,我們必須一句一句慢慢修,一點點的進步,一天天進步。

 

上一頁

返回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