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修学次第

19968月讲于福建法海寺

 

衲 出生在四川北部嘉绒藏区,小时候在大藏寺参学,后来就去了拉萨色拉寺,接着又去了印度色拉寺。衲在色拉寺学成毕业以后,每年都去一个地方朝圣。这次是去普 陀山朝圣路过这里。衲很高兴有这个机缘和大家解释、交流,也很乐意谈谈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分别,以及大众对密法的常见误解。

藏传佛教主要有四大教派。衲属于西藏很出名的宗喀巴祖师所创办的教派。四大教派虽然见解略有点不同,但互相承认大家都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法。

出 家人有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之分,其意义不同,但我们切不可轻视小乘佛教。小乘佛教的出家人守戒是很好的,我们不要自命是大乘佛教徒就看不起他们。我们大乘 佛教徒在戒律方面应该向他们学习,打好根基,就像打好地基一样。如果抛开戒律而空谈甚么出离心、菩提心,那是痴人说梦。不持戒的话,其他甚么都只是空谈而 已。

藏 传佛教的修法次第,第一是修皈依,即依止三宝的心,以及四圣谛、十二因缘、轮回、业果等佛学知识。修行开始要慢慢将这些掌握。如果是出家人,这部份内容更 加重要,一定要完全清楚并且实修。这是因为,出家人在受具足戒时,是否得戒并非看仪式本身如何,而取决于心里是不是真的升起了出离心。甚么是出离心?最简 单的解释就是体悟六道轮回的本性是苦,来来去去都是苦,所以我们生出厌离六道轮回的心,然后发大愿脱出六道轮回、解脱六道轮回。这是最浓缩的出离心定义。 那么,怎样才能生起圆满的出离心呢?一方面要有坚定的皈依、依止三宝的心,另一方面还要对四圣谛——苦、集、灭、道——有一定的了解,了解了十二因缘,知 道了六道轮回的苦、三恶道的苦,对于怎样解脱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才能去修,通过修行,才能生起出离心。有些出家人没有出离心,他们外表上是出家人,但心 里并没有出家,这就好像假出家,例如有些人看到出家会有人供养,他们因为失业而出家。如果仅仅是形式上参加了出家仪式,心里却没有出离心,就是身出家而心 没出家,这不能算是真正的、圆满的出家。

小 乘佛教徒所修行的目标是生起出离心,而只有生起真正圆满的出离心,以后我们才能有根器与能力去修菩提心。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不共法门。所谓「不共」,就是 说这不是大乘、小乘所共通的。出离心是大乘、小乘共通的法门,菩提心则是只有大乘才修行的项目。大乘与小乘在发心、修行的动机方面分别很大。如果缺乏出离 心而修菩提心,发出的菩提心不可能是坚定的、真正的菩提心。因为,没有出离心就没有平等心,而兼具出离心和平等心才可能发慈悲心,然后才可能生出菩提心。 这个次第是一步一步修上去的,没有出离心,就没有可能有真正圆满的平等心;没有圆满的平等心,我们的慈悲心就只是对我们的亲人、对我们看得顺眼的人慈悲, 而不是对所有众生都同样慈悲。我们的世界常常遇到不同的问题,国家跟国家之间有战争,人与人之间有争斗,即使是一家人也常常争吵,这些纷争是从哪里来的? 就是因为人们没有平等心。有了平等心,自然就没有这些问题。因为没有平等心,人往往就从「我」的观念出发,总想着这些东西是我的,都要为自己争取利益,这 样就出现种种纷争。如果没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这些问题是不可能发生的,国家和国家之间不可能打仗,人和人之间也不可能争吵。有了平等的慈悲心,对一切 众生才能平等对待。依靠小乘部份的佛法,包括思维十二因缘、三恶道苦、人身难得、生死无常等等,能够修出圆满的出离心,进一步生出平等心。这就是说在我们 心中视一只蚂蚁、一条虫和其他所有众生,包括我们的亲友、陌生人甚至敌人一律平等,这才是真正的平等心。如果已经修出圆满的出离心和平等心,我们的意念就 会变的很平衡、很稳定,我们就能有一个不动的、坚定的意念。

小乘的发心和大乘发心是两回事。小乘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是息灭自己的烦恼和痛苦,但大乘佛法就没有提到息灭自己的烦恼和痛苦,而是着眼于怎样去利益其他众生。这个心念、目的、目标完全不同于小乘佛教。

世 界上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有个共通点,就是要得到幸福和快乐。但如果要得到幸福、得到快乐,就必须有得到福报的因,即善因。如果我们没有善心,也不积集 可以得到福报的善因,就完全没有可能碰上好的运气、获得好的福报。所以说大乘人要先修小乘部份的出离心,有这样的机缘再修菩提心,菩提心修圆满了,真正发 起菩提心的话,若有兴趣才有可能修金刚乘的佛法,即密法。如果没有修出离心,也没有修菩提心,贸然修密法不会有甚么利益,也不会有任何好处。如果我们要学 佛,就必须依照本师释迦牟尼佛所教我们的顺序去做。佛陀教我们先修大乘、小乘共通的教法,如戒律、皈依等等,和大乘显部的法,然后才能修密法。佛陀从来没 有教我们随便去选修一部份,而是教导按先后次第去修。而且如果要修密法,戒律方面是很重要的。不管你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修密法都有严格规定和要求。戒律 方面,我们知道有不同的种类,出家人和在家人各有不同的戒条,而且有分高低,比如居士所受的五戒、菩萨戒、密戒都是不同程度的戒条,密戒比菩萨戒更严重, 而菩萨戒比居士五戒更加严重。我们受戒也必须按照次第,先从小乘部和大乘部的共通法门开始,先修皈依学处、五戒。对出家人而言,如果修密法,最好同时受小 乘的具足戒、大乘的菩萨戒和密戒。同时守三种戒,然后修密,是最上乘、最如法的。对居士而言,如果修密法,在受戒方面也有次第,比如先受五戒,持得好的 话,再求大乘的菩萨戒,然后再求密戒、修密法。戒条从低到高,程度不同,一套比一套更加严格,也更加严重,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我们越来越认真、尽 我们所能去守持。如果我们说自己是修密法的人,最好先观察一下自己是不是能守这些戒条。刚才说过,还没成就出离心、菩提心的话,去修密法是没有可能的。所 以,如果我们对密法有兴趣,应当先修出离心,再修菩提心,修完就是真正发起菩提心的人。那样之后,我们才有资格去想一想,自己到底是否适合修密法。如果觉 得够资格,还要先看一看密戒的戒条是否能守持。如果都能做到的话,自己又有根器和能力去修的话,再去找一个有资格的传承师父求法,请上师观察自己宜修密部 的哪一种法门。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