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始讲解正文。我们按照原文逐段来解释:

礼敬大忿怒尊阎魔敌

首先是解释礼敬句。这部论的礼敬对象是“大忿怒尊阎魔敌”,此亦即指大威德金刚,所以作者是在论首先向文殊化身大威德金刚致敬。

“大忿怒尊阎魔敌”这句,其实有两重意义。了义的大忿怒尊阎魔敌,是指空乐不二的境界;以世俗层面解释的“大忿怒尊阎魔敌”,则是上述空乐不二的境界所显现出来的外在的本尊大威德金刚。

本论的作者法护大师,是一位主修大威德金刚的密法行者。衲这样说有什么根据呢?根据就是这里的礼赞句。作者在论首首先就礼赞他自己的本尊大威德金刚。

本论的作者法护大师,是一位主修大威德金刚的密法行者。衲这样说有什么根据呢?根据就是这里的礼赞句。作者在论首首先就礼赞他自己的本尊大威德金刚。

有 些对藏传佛教不理解的人,可能会对这些忿怒本尊很困惑。为什么他们这么凶的模样呢?是不是他们有嗔恨心呢?其实不是这样的。佛的忿怒相,是表义降伏内在的 我爱执的意思。他的四颗獠牙,是表义已经降伏四魔的意思。所以,对这些表义,我们必须明白。真正的行者,在修忿怒尊的时候,譬如说玛哈嘎纳护法时,他们会 采用很长的法本,和《利器之轮》合并来修行,这样地修上一整天,譬如说,他们会陈设很多供品,然后观想自己的身体融入了这些供品里,一并供养了出来,藉以 消除自己的我爱执。

现在讲以下的八句:

 孔雀漫步毒林时,园圃药草纵多美,孔雀于彼不生喜,依毒精华以活命。

       勇士身处轮回时,花苑喜福纵多美,勇士于彼不生贪,身居苦林以活命。 

古 代传说,孔雀不喜欢一般人认为美好的花草、药草,反而喜欢别人所害怕的毒草。别的禽鸟所害怕的毒草,孔雀一点都不怕,更会仰首阔步地在毒草丛中漫步。在这 里,“孔雀”是指“勇士”,而“勇士”亦即菩萨的意思。文里的“花苑”是比喻轮回里的世间福乐。这是比喻菩萨可以潇洒地在轮回里穿梭,不染着烦恼,也不贪 图轮回里的世间福乐,反而甘于受苦。

下 士道、中士道、小乘的行者,都畏怕轮回之苦,可是上士道、大乘的菩萨行者,由于他们主修菩提心的缘故,他们的目标是相反的。为了成佛,为了利益其他有情众 生,他们无惧轮回。这里指的是真正的上士道、大乘的修行人,而不是像我们这样的所谓的“大乘行者”。我们的情况有点特殊,虽入大乘,却并无丝毫大乘之心, 唯在嘴巴上自称“大乘行者”而已。我们甚至可能连小乘的心也没有,因为我们仍然迷在轮回福乐上,无法生起欲求解脱之决心。可是,如果我们发心修行净土,譬 如说我们以后去到了极乐世界,那么阿弥陀佛就会是我们的老师。在他的教导下,我们慢慢在净土中进步。然后有一天,我们真正修成了菩提心,到了那个阶段,我 们的阿弥陀佛师父,就不会叫我们继续在净土中“享受”了,他会教我们回去轮回里,因为此时的我们,已经可以像孔雀游走于毒林那样,穿梭于轮回之中,而不染 著烦恼,不生畏惧。

 渴求己乐之懦夫,由此因故而受苦,甘受痛苦之菩萨,无畏力故常欢乐。 

我 们一辈凡夫,一直在轮回里受苦,是什么原因呢?真心的修行人,必须学习观察苦,并观察它的来源、成因。到底为何有苦?到底为何有轮回?实际上,这是因为我 们的心很小、很狭窄的缘故,所以我们无法发起菩萨的大心。菩萨成就了他们的果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他们发起了大心,不怕痛苦。我们也可以看看佛 陀。他是怎样成为我们皈依对象的呢?总之,我们对佛、菩萨、声闻、罗汉、凡夫都一一观察,看看他们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对我们的修行会有很大帮助。我们佛坛 上的佛像,虽然只是世俗的佛陀代表,可是如果我们透过他们,在每次看到这些佛像的时候好好仔细思维,譬如说我们思维佛陀当年发了什么愿、成就了什么果等 等,便能了解胜义的佛宝。

 现此贪爱似毒林,勇士化毒如孔雀,懦夫丧命似乌鸦。

 爱己何以化此毒,若还招惹余烦恼,沦失解脱如乌鸦。 

这 里的“懦夫”和“乌鸦”,都是指普通的凡夫众生。乌鸦吃了毒草是会死的,就好比普通众生无法转化烦恼及痛苦为道用那样,而菩萨就如同孔雀转化毒药为甘露那 样,他们能转化烦恼及痛苦为道用。大乘和小乘的区别就在这里。小乘行者不手拿金钱,是为了避免生贪心;而大乘行者却不怕接触视觉、听觉等五妙欲,因为他们 能转化这些为成佛的因。这些东西,对于凡夫来说是毒,可是对菩萨来说,它们都是药、是成佛的因。譬如历代达赖喇嘛尊者和班禅喇嘛尊者,他们好像拥有很多东 西,可是他们的内心,除了对自己的袈裟外,会认为这一切都是众生的。出家人的戒律,不允许对身外之物生执著,唯独袈裟除外。对于袈裟、三衣等,我们和尚可 以认为“这是我的!”。而不和修心或戒律产生矛盾。所以,大乘的行者,并不畏惧金钱、财产等,也不会被它们染着。唯一问题是,我们必须能转化才能不怕毒 草。

密 法是其中一种转化烦恼为道的方法。如果我们修习显宗,需要三大劫才能圆满。可是,如法地修密的人,能在极短时间内成佛,这正因为他们的菩提心和转化烦恼和 痛苦为道的能力,犹如孔雀吃毒后不但不会死,这些毒药反而令它更庄严、更健康。如果我们没有菩提心,也无法转化烦恼等,那么,修密只会像乌鸦服毒那样,下 场只能是死亡。

如 果我们是修菩提心的根器,那么最好不过的就是在生起菩提心后,迅速地进入密乘,与密合修。可是,如果我们没有菩提心,而听别人说密法很好,就随便地进入了 密乘,结果只可能如同学孔雀服毒的乌鸦那样。密法的原理,是转化烦恼、执爱等,成为修行的助缘。我们想象一棵硬木大树,从外面我们无法轻易把它砍倒,可是 虫子就在它的内部慢慢蛀光它。密法的原理就是如此。它把我们的烦恼从里面蛀光。问题是,正如雪山狮子能跳越的深渊,别的动物如果去仿效,下场会很惨不忍 睹;同样地,如果我们还没到那境界,而想去转烦恼为道用,就如同乌鸦服毒。

 是故菩萨如孔雀,诸多烦恼如毒林,身处轮回炼灵丹,甘受此毒克化之。 

我 们凡夫去到肮脏的地方会嫌弃,去了豪华的地方会贪图享受,可是菩萨不会有这样的心态。菩萨在轮回中,不论去到好的地方还是很差的地方,他们都能勇敢地面 对,转化自己的贪、嗔、痴烦恼。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为了众生,为了要成佛。所以,菩萨在轮回中,就好比打雷的时候,孔雀安然地昂首在毒草园里展翅漫步。 菩萨之所以为佛陀赞叹,而且堪受众生的顶礼,就是这个原因。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