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诸有情,胜于如意宝,能成大义利,愿恒常爱执!

“我思诸有情”,这一句里面,有很多很深的意义,也有许多不同讲解方式,我们今天主要按照道次第的方法来讲解。

“我 思”二字,也就是说这次我非常不容易得到了暇满人身。这次得到了暇满人身,那就可以很肯定地说我们前世受过戒、守过戒,同时也发了很好的愿,所以这一世才 能得到暇满人身,可以听到佛陀的教法。虽然说我们前世也受了戒,但是修行大概也没有什么境界。如果前世没有修行基础,而现在这一世碰到了这些教法,就必须 从零开始修;如果我们的前世不仅受戒而且有修法,从修皈依到修出离心,那这一世就能很容易修好皈依和出离心,这一世也就可以很快开始修菩提心;假设我们前 世已经修至菩提心境界的话,这一世得到暇满后,就可以从那里继续修上去了。所以,如果我们前世已经修好了这个阶段,这一世就可以修一些七支法累积资粮,然 后就可以很轻易地达到我们前世已经修到的那个阶段,就可以继续往上修。前世没有这种机缘的人,现在就必须非常精进、非常努力修,但是要达到目标还是会非常 的艰苦的。如果你的前世已经修好了资粮道、加行道等阶段的话,那么今世就能轻易达到目标。我们这一世非常幸运的得到了暇满人身,我们要更努力,希望来世能 得到更圆满的暇满人身,因此我们现在要好好的学习、好好的修,这是我们的责任。

这一颂是从我们个人修行的角度来讲的,为了来世得到更圆满的暇满人身而努力修行;如果按照《修心八颂》里面的目标要求来说,要得到大乘的菩提果位,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 诸有情,胜于如意宝”文句,所讲的是大乘的发心、要利益一切有情的动机。虽然我们还不能生起真实的菩提心,但是我们读到这一段的时候,要知道菩提心的功 德,这样在心里思维、忆记也能累积资粮。在想到有情众生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只对喜欢的人视为如意宝,有利益他的心;而对不喜欢的人,我们连看都不想看 他,这是不可以的。这里所说的“诸有情”,包括我们的冤家、我们的亲人、陌生人,甚至六道轮回中的蚊子等所有的众生。生起利益一切有情之心,是胜过拥有如 意宝的。从事这种修行的时候,哪怕有一只蚊子在我们手臂上吸着我们的血,我们也要用同样的慈悲心 ——“胜于如意宝”的心态—— 去利益它,它要吸我们血的时候就让它吸,它能吸多少就吸多少,我们心里面就想它是一个有情众生,它肚子饿了,它因为饿才要吸我的血,所以就让它吸,我们必 须非常欢喜的这样想,而不可以蚊子叮到手上的时候,马上就“啪!”一下打死它,那就不合格了;如果蚊子咬我们的时侯我们都可以忍,它吸多少就给它吸多少, 这样的人就可以修这个《修心八颂》了。以前大概一百多年前,大藏寺有位出家人,这个人在山上修的时候,就把衣服脱了,躺在那边让那些虫吸血,有人看见他这 样,觉得这个人疯了,其实他正是在修自他相换。我们那个山上有一种很大的虫,体积超过蚊子,而且它嘴巴很长,叮在身上的时候会非常痛,可是这个僧人就在那 边让它吸血。不懂的人看见就很奇怪,其实他是真正的在修自他相换。

“能成大义利”这句,是说有这种利他的心,能这样去修的话,暇满人身利益就非常大,没有浪费。

“愿恒常爱执”这句,是愿长期不断地、非常精进地去修“他爱执” 。

世 界上有蓝宝石、红宝石、钻石等等各种各样的宝石,但最珍贵、最好的是如意宝。佛经里面经常提到如意宝:把如意宝擦三次,放在宝幢上面,在它面前顶礼然后发 的愿就会实现。这里比较说,利他心更胜于如意宝。其实这是说,菩提心的利益没有办法来形容,轮回里面没有任何东西比菩提心更宝贵,所以这里就只好用如意宝 的比较来形容菩提心的珍贵。

一 位大乘行者必须修六度,六度里面第一条就是布施。此颂的内容正好与布施呼应。布施分为无畏布施、财布施、法布施,这些都必须在这里配合修。当然,我们目前 还没有走上菩萨道,可是我们也在发愿当中,这个时候我们布施的话,虽然不能说是圆满的布施度,但仍然属于如法的布施,所以属于一种善的世间法。这里讲走上 菩萨道的意思,是指已经生起了真实的菩提心。有了这个菩提心,再加上空性智慧,两者具足而修布施的话,那个时候就能称为圆满布施度了。


与他为伴时,视自较众劣,至心于他人,愿最上爱执!

以 上这段,是说跟任何人在一起的时候都不能傲慢,我们要以非常真心、利他的愿望和最上等的他爱执去对待与我们在一起的人。这四句所讲的意思是说,不管和什么 人在一起,不论这人比我们厉害、比我们成功、比我们富有,或者他的学问比我们高、比我们聪明;或者是比我们失败、比我们差,我们都以同样的恭敬心对待。如 果能以这种非常低调的、没有傲慢的心恭敬地对待每个人,今生来世都会很成功,来世还可以获得具有八种功德的暇满人身。

如 果要做到没有傲慢心,必须精进学习戒律、禅定、智慧这三学。在这个阶段的主题,是戒律学。持戒就等于不伤害众生,如果没有持戒就会去伤害众生,所以说戒律 很重要。戒就像一个装东西的容器,有了装东西的容器就不会遗失所有东西了;同样道理,有了戒律以后我们修的善业就可以累积起来了。等我们有了真实菩提心的 时候,就可以圆满持戒度了。戒度圆满的人,其功德就像大海一样难以形容。所以我们说,持戒是修行的重点。

以 前噶登派的高僧晚上上厕所,连走路都会非常当心,生怕吵醒鸟类等动物,这是因为他们不愿意为任何众生带来任何哪怕微不足道的伤害或不便。换了是我们,如果 我们看见一只猫或狗在一边,我们大概理都不会理,如果它挡着我们的路,我们甚至还可能会踢它一脚。所以,有没有修慈悲心、是不是修心者,从这些微小的生活 习惯就能看出区别了!我们无法和高僧相比的原因,是因为在“我爱执”和“他爱执”之间,我们内心里的“我爱执”更为强势。

一 般人看到麻风病人都不敢靠近,很怕被传染,这种心态表示他们还没有修到菩提心的境界。“视自较众劣”此句的意思就是说,再恐怖、再怎么样的众生,凡是众 生,我们就一定不能放弃。所以我们看到众生苦不可以自己逃掉,譬如说地狱里的众生,它们非常痛苦,我们不能因为觉得很恐惧就逃跑。我们是修菩提心的人,众 生越苦就越该接近,譬如八热、八寒地狱里的众生很苦,所以我们就越该去救度它们,这样才是大乘的修行精神。如果我们见地狱众生很苦就自己跑掉,这种心态出 现的话,我们就不是修大乘佛法了,我们就变为走小乘道、追求个人脱苦的小乘方向去了。

如果我们把《修心八颂》与道次第合修,道次第里面提及的三苦、六苦、八苦方面的所缘内容应该合在这里一并参修。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