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地本源》--【遥唤上师】释义开示

 

  今天开始讲授【遥唤上师】此祈请文的内容。此文的著者为一代宗师帕绷喀大师(Pabongkha Dechen Nyingpo,1878 - 1941),其文全名为【遥唤上师?速引三身无别上师加持之悲音】。这个名称的意思是在呼唤及祈请和佛陀三身无所分别的上师迅速加持;「悲音」一词是指由于感动所发出的祈请声音。

  正如在初步生起菩提心觉受后,我们尚需要种种方法令菩提心持增长的道理;在依菩提道次第教法修持依止上师部份,至生起初步觉受后,我们便可依【遥唤上师】等祈祷文而修,令觉受持续增长及进一步坚固。在西藏的格律(Gelug)、萨迦(Sakya)、宁玛(Nyingma)及噶举(Kargyu)四大派中,皆各有其称为【遥唤上师】的祈请文,其具体文字当然并不相同,但其意义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开始分段讲授祈请文的内容。文内的起首是:

喇嘛钦!喇嘛钦!喇嘛钦!

  「喇嘛」(Lama)的意思是「上师」,此亦即梵文中之Guru一词的藏译。如果依大乘的角度来定义,称「喇嘛」者必须具有慈悲、菩提心、智慧及力量等,否则不堪被称「喇嘛」。由于其具上述功德及特征,所以师长是我们当恭敬之对象。「钦」的西藏原文是Kyin,此即「知道一切、知我、听我」的意思。在此处,我们呼唤「喇嘛钦」三次,是呼应佛陀之法、报、应三身之意。

  现在开始讲及正文内容。正文分为三个段落,由第一至第九偈为首段,由第十至第十五共六偈为次段,由第十六至二十共五偈为尾段。

  第一偈与佛陀之法身有关,第二及第三偈分别与报身及应化身有关,所以在此有必要先说明佛陀之三身分别。佛陀有三种身,分别为法身、报身及应化身此三者。法身是究竟一味的,并无分别、高下。如果在座的大家都成就佛果了,在法身层面上来说,大家便成为一体了。平时我们说及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或药师佛等等时,并非在法身层面上描述。诸佛之法身是一味的、不可分隔的,并不分为释迦牟尼佛之法身、阿弥陀佛之法身……等等。佛陀的法身连十地菩萨也不可感知,唯独诸佛可见。佛陀之报身由法身所变化显现出来,但亦只有极高修持境界之菩萨可见,我们凡夫并不能见。不可见并不等于不存在。世间许多事物是我们凡夫的眼睛看不到的,但它们却真实地存在;同样地,对我们人类来极为平凡的太阳,天界众生及畜牲道中的龙族便看不见,这并无任何稀奇之处。佛陀的报身常处其报身净土中,为诸大菩萨讲经说法。这里所说之报身净土,并非我们平时常常提及如极乐净土等的概念。诸佛之报身净土只有大乘见道圣者方有能力去得到,我们凡夫是去不到、看不见的。除了法身及报身外,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佛陀还示现无数应化身,这是有缘之众生能有望见到的,譬如说二千多年前本师释迦牟尼佛便曾示现在人间的印度,此外还有无数我们不能辨知的化身,如同显宗经典所说恒河沙数之多。法身好比天上的万里晴空;报身好比晴空中出现之云朵;应身则可被喻为大地上露珠中所反映的太阳。天上只有一个太阳,但在下雨后,如果我们细看草地上的露珠,会发现每一颗水珠皆有一个太阳的倒影在其中,整片大地就有无数多的太阳倒影,这便是佛陀为利益众生而化出无数应化身的比喻。诸佛之数无量,但每一位佛之应化身亦是无量之数。只要大地有露珠,便会有太阳的倒影;同道理,只要有众生,便会有佛陀的应化身。应化身不只是佛陀的神力化现,而且也是他们的悲心之体现。

  现在已解释完佛陀三身之分别,所以衲开始讲第一偈。

一切诸佛智慧大乐法身一味 此即一切具恩上师究竟自性

至诚恳切猛力启请上师法身 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

  这一偈是说上师的自性便是诸佛法身,故比我们向与诸佛法身无别的上师祈请加持,求上师于今世、中阴及未来生生世世皆照顾我们,不离不弃。首二句说上师究竟本质即一切诸佛的法身。刚才衲已说过,佛陀的法身是一味的,无分彼此,无所分别。这里说上师之自性即佛陀法身,亦即如牛奶中的牛奶,根本无所分别、究竟一体。除却上师之外,就别无法身了。偈文中的「今」、「后」及「中有」数位,是指今生、未来生及今生与下一生中间、称为「中阴」(Bardo)的状态。中阴期往往是极为惶恐的情况,十分可怕,并会幻见种种因业力而显现的恐怖幻象(注:有关中阴情况,见法师著作【生死之轮】及【生死自在】等)。整偈的意思是说:「上师您的究竟自性便是诸佛法身。佛的法身便是您!故此我向与诸佛法身无分别的您祈求,在我的今生、中阴及所有的未来生中,请不离不弃地照顾我!」

  为什么我们求上师于今生、未来生及中阴期皆不离不弃地摄受我们呢?这是因为我们并不自由,无法决定自己的前途。虽然我们可能自以为自己很自由,便实况却并非如此。我们无能力决定自己的生与死,亦无法决定未来生的去处。如果我们能自主决定未来生处,谁会愿意来生变成一头猪或者一条狗呢?我们来生之可能变成其他三恶道中之生命,全因我们并无决定能力,只由烦恼及业力牵引投生。我们看看世间的狗、猪或鸡,它们难道是自已选择当可怜的畜牲吗?当然不是!它们根本无法选择生处,所以才投生三恶道中。至于中阴,其痛苦亦是我们无法选择逃避的。甚至单单说今生,我们连自己的生老病死亦无法自主。所以,不论在今生、未来生或恐怖的中阴,我们都毫无自主能力可言,只随着烦恼及业力而瓢荡。只要我们一天未得解脱、自在,便毫无真正的自由可言。正由于我们今生、中阴及未来生皆无法自主,我们需要一个依枯,所以我们求上师在今生、中阴及所有未来生皆照顾我们。

  如果我们多作菩萨道次第禅修(注:有关菩萨提道次第禅修开示,见法师著作【甘露珠蔓】)而有少许觉受,在念及此「至诚恳切猛力启请上师…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两句时,便会因自知无法自主前途,而在心中有酸痛的感觉,每每下泪不已。「至诚恳切猛力启请上师…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这些内容。在启请文的前九偈皆重复出现,它们极为重要。

智能幻化影像胜者具足七支  此即一切具恩上师究竟幻基

至诚恳切猛力启请上师报身  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

  法身除佛陀外不可见,连十地菩萨也无法感知,而佛陀别有境界高之菩萨可见之报身,这报身乃由法身所变化显现。报身具有七种特性,这些特性在技术名相上称为「七支」,即受用圆满支、和合支、大乐支、无自性支、大悲遍满支、遍生无间支及永无灭支七者。有关此七支之说明,在佛学书籍中多有介绍,而且其内容牵涉甚广、甚为学术性,故衲在此暂且不说,大家若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参考佛学词典。

  此偈说明上师亦即佛陀之具足七支的报身,所以我们向与佛的报身无二无别的上师祈求,请他在我们的今生、中阴及所有未来生中皆不离不弃地照顾我们。

一切所化如其根机种种幻舞  此即一切具恩上师报身变化

至诚恳切猛力启请上师化身  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

  为利益无法见得法身及报身之有情众生,佛陀亦变化出无数应化身,此乃佛陀之悲心及能力的体现。显宗的经典常常说,佛陀之化身有如大海中的沙粒一样多。刚才衲也作过一个比喻,大地上有多少颗露珠,便会有多少个太阳的倒影。太阳只有一个,但其倒影却无量之多,凡有一颗露珠便有一个「太阳」,这便是佛陀化身的神奇之处。

  偈中之前两句是「一切所化如其根机种种幻舞」及「此即一切具恩上师报身变化」。「一切所化如其根机种种幻舞」的意思是说,佛陀化身因应不同众生需要而显现出其所需要的形相,只要适合众生及能利益众生,佛陀之化身可能以高僧、国王、大臣、将军,甚至可能是妓女、屠夫或畜牲的形相出现,不见得一定以神圣的佛陀形相从天上降下来。「此即一切具恩上师报身变化」一句,说明了这些许多化身皆出自与佛陀报身无别的上师。所以在最后两句,我们向这样的上师求请于今世、中阴及所有未来生中不离不弃地照顾我们,这与前二偈的尾二句相同意义。

三身无别游戏变化现上师相  此即一切具恩上师唯一体性

至诚恳切启请三身无别上师  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

  第四偈呼应首三偈,强调上师即佛之法、报、化三身,三身合一便即上师,上师亦即佛陀之三身,然后我们向与佛陀三身无别之上师祈请摄受。

一切无量寂怒本尊上师自性  除此具恩上师之外别无本尊

至诚恳切启请普摄本尊上师  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

  由于众生之根器各有不同,能利益他们的方法亦有所不同,这便是佛陀的广大事业。在有需要的时候,佛陀显现为种种寂静本尊的形相来利益众生,但对其他某一些众生,佛陀则化现为忿怒、可怖的本尊形相,这些形相称为「忿怒本尊」。

  这一偈说明上师亦即一切寂静及忿怒相的本尊,在上师之外别无任何本尊,亦即是在说:「上师,您便是一切本尊!」在后二句,我们向与一切本尊无别之上师作前四偈同样的祈求。

一切诸佛合一总体现上师相  除此具恩上师之外别无诸佛

至诚恳切启请普摄诸佛上师  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

  这偈说明上师亦即一切诸佛的合一体现形相,除却上师之外就别无诸佛存在了,所以我们向摄持三世十方一切诸佛的上师作祈请,求他在我们今生、中阴及未来生中摄受我们。

一切胜者悲智力体现为师故  圣三部主自然即是具恩上师

至诚恳切启请三部合一上师  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

  观音大士(Avalokiteshvara)是诸佛之悲心所化,并非诸佛悲心以外别有一个观音存在。文殊大士(Manjusri)是诸佛之智慧所化,除却诸佛之智外,别无文殊大士存在。同样地,金刚手大士(Vajrapani)便是诸佛之力量的统一化现;他便是一切佛的力量,诸佛之力量便是他。观音、文殊及金刚手,即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十方诸佛之悲心,智慧及力量,合称为「圣三部主」(Rigsum Gonpo)。

  在本偈的前二句中,说明了上师亦即观音、文殊及金刚手大士,在他之外别无三部主存在,所以我们是在说:「上师,您便是三部主!三部主便是您!您便是诸佛之悲心、智慧及力量的人间化身!」在后二句,我们向与观音、文殊及金刚手无别之上师作前面偈文同样的祈求。

所放百部五部三部一切即师  此等一切收摄遍主亦是上师

至诚恳切启请诸部主宰上师  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

  诸佛有无数之多,但我们可以把他们为摄为百佛。如果再浓缩一点,我们可以把百佛再摄为五方佛部,亦即大日如来(Vairochana)、阿弥陀如来(Amitabha)、宝生如来(Ratnasambhava)、不动如来(Akshobhya)及不空成就如来(Amogasiddhi)。如果再浓缩一点来说,五方佛部又可用三佛的概念摄持而代表,亦即代表诸佛身之大日如来、代表诸佛语之阿弥陀如来及代表诸佛意之不动如来。如果再把三佛浓缩,便以一尊金刚持(Vajradhara)为所有佛的代表。金刚持是一切诸佛,铺展出来讲述便是佛之身、语、意,即三佛,三佛再铺展出来便以五方佛部代表,五方佛部的再进一步开展便是百佛,百佛便等同所有三世十方一切诸佛。

  在此偈中,我们是在说:「百佛便是上师!五佛便是上师!三佛便是上师!上师便即是金刚持!金刚持、三佛、五佛、百佛及至一切诸佛等,若收摄来说,便即上师!」在后二句,我们向与金刚持、三佛、五佛、百佛及至一切诸佛无别之上师作前面偈文同样的祈求。

一切诸佛正法僧伽作者即师  兼备普摄三皈依处即具恩师

至诚恳切启请普摄皈处上师  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

  这一偈是指上师亦即佛、法、僧三宝,亦即我们的皈依处。在后二句,我们向与三宝无别之上师作前面八偈同样的祈求。

  至此第九偈,便讲完了本文三段落中的第一段落了。以下由第十至第十五偈,是第二段落。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