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珠蔓》—— 菩提道次第禅修手册

 

 禅修导言


    每一个人,甚至每个生命,所希求的理想都一样。世上的人,有的追求金钱,有的追求名声,也有追求美色的,但最终来说,我们所追求的,其实不外乎是欲离开痛苦及欲得到快乐。可是,我们可以靠观察而得出结论:快乐并不可从心外求得。如果我们真的想得乐离苦,就必须作心上面的修持。
  修持必须先学懂正确的方法及知道这样做的目的,而不是随便地坐下来、闭上双眼,便以为这就是所谓的“修行”。有些人一听到“修持”这个字眼,便联想到在天上飞、未卜先知、天眼通或什么神通法力等等,其实这全都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修持。所谓“修持”,是指训练自己的心,令它能受控制及渐渐远离贪、瞋、痴等烦恼,以达到真正及恒久的快乐,从而切断痛苦的来源,乃至最终成就最完美的境界 —— 佛境。
  这里所将教授的,是佛教二千多年来代代相传下来的菩提道次第教法。它始自本师释迦牟尼,后由阿底峡祖师(982-1054)整理,再由宗喀巴祖师(1357-1419)等历代大师发扬光大,传承至今从未中断或被歪曲过,所以这些教授完全可靠。在二千多年来,历代祖师及许多修行人,都依赖这里所说的方法,而得到了杰出之修行成果。
  这里提供了整条成佛之道上每一步应修的内容。有些人或许在略学了一下各禅修章题内容后,便心生一念:“这些教理很浅白,我早就懂得了!”可是,如果缺乏了正式的禅修,我们便永不可能生出对它们的真正而坚固的觉受,这些教理永远只会是与自己无关的理论,并无助于我们得乐离苦,也不可能令我们解脱乃至成佛。故此,对真正欲得乐离苦乃至发愿成佛的人,禅修是必需的修持。
  在第一次正式禅修之前,首先我们必须具备某些基本条件及学习有关的基本知识。

 

预备禅修


师承

本书的依据是菩提道次第显宗教法,尤其是菩提道次第八大导论中的《乐道论》。 佛教十分注重传承,而禅修之成功与否,并不单取决于智慧,同时亦依赖历代传承加持,故此我们若能具备由本师释迦牟尼历代相传下来之清净传承,将会最有利益。初修的人固然可以依本书先行自修,但我们若欲修持最为有效,则必须同时寻找具备此传承之明师,向他求学菩提道次第的口传传承乃至讲解导引,而在具德上师的引导下进行修持(注:有关寻找及依止师长之详细开示,见于法师著作《甘露法洋》、《心生欢喜》及《悉地本源》中)。
地点
  在日常生活中禅修的人,假设条件所及,宜在居处选择一间清静的房间或一个不会受到打扰的角落,以进行每日的禅修活动。在这个房间或角落,我们必须如法地供置一个佛坛,并要有供禅修所用的座垫。
  如果我们有机会作更严格之闭关专修,最佳条件是另觅地点进行禅修。对这个地点,传统上有详细要求。首先,此处应是清静无人之处、利于健康及周围没有可能导致行者分心的干扰,而且并无盗贼、猛兽或天灾等潜在威胁。第二,我们必须寻求佛法上的善友帮忙,在关期中打水及做饭等。最佳之闭关地点是历代祖师曾驻锡过的圣地,而最低要求是此处从未曾发生过大型集体杀生行为(如古战场、屠房等地)或违犯戒律的事(如曾发生僧团分裂之地)。在关房中,我们应供置佛坛及预备好禅修座垫等,如前所述。


清洁
  在第一次设置佛坛时,我们为表尊重三宝及修持,必须预先打扫清洁禅修的房间或角落与佛坛所在。首先,我们以干净的水洒在地上及周围,心中想着此水净化了此地及六道众生之业障,然后我们用一把扫帚打扫地方。佛教修持上的打扫异于日常生活中之打扫,因为它是为了净化五大烦恼等心垢而作的。我们手持扫帚,观想此即为无我智慧,以此打扫,同时心想着正在以无我智慧切除心中的烦恼与证悟菩提道次第心要之违缘、障碍。
  在设置好佛坛后,我们每一天也必须在早上或禅修时段前打扫一番。即使地方十分干净,我们仍然必须象征式地以扫帚略为打扫地方及以孔雀毛等羽毛清洁佛坛与佛像等,以表去除心垢及障碍。
 

佛坛
  为了我们禅修者自己的利益,在关房或家中日常修持的地方,我们必须设置一个佛坛。佛坛虽不必铺张,但必须布置得如法。它不应太高或太低,放在略高之处即可。在坛上,应至少有一尊本师释迦牟尼像或图片,不论大小。出家人一般已拥有一尊随身携带的释迦像,这已可以算是足够了。
  佛像虽不是佛,但它代表了佛,所以其带来之利益十分大。即使以嗔恨心狠瞪佛像一眼的人,由于佛陀的力量,尚能因此而积下了功德,何况以善心及信心恭敬仰望呢!我们应把佛像想为真正的佛陀,并常常恭敬观望,如此便能引发自己内心中的信心、得到佛陀之加持。
  此外,坛上应分左右(以面向佛坛而说)而供佛经及佛塔各一。佛经以《菩提道次第广论》代表即可,或用《大品般若经》、《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入菩萨行论》或任何自修之正信法典均可。佛塔不论金、银、铜或泥造均可。藏式佛塔分为八种风格,若采用菩提塔最佳,但供其它七种亦可。除以上八种选择外,在佛教艺术上称为“宝幢塔”的汉式佛塔,及在西藏称为“钵塔”的小泥塔,这些亦可以用在佛坛上。
  作禅修的人,应于每天早上或在上座禅修之前,以孔雀毛等任何羽毛束在一起,略为拂拭佛像及佛坛,并以恭敬心瞻仰佛像片刻,这样会有利于得到禅修中所欲培养出的觉受与证悟。
 

供品
  佛陀当然并不需要我们的供品,但为了利于自己的修持,我们应多作供养。在佛坛上,我们应每早或在上座禅修前放上供品。我们可以自由选择供水、鲜花、燃香、涂香、素品、蜡烛、油灯或电灯,随自己负担能力及喜好而决定。可是,我们必须注意供品来源及供养动机。以杀生、偷盗或妄语等不当方法骗来的供品,并不适合上供。为求名、求利之私心,或以舍不得的心上供,也是不适当的。我们应整齐地摆好供品,心想着是为了证悟佛法以利益众生的目的而上供。
 

座垫
  对严格的闭关专修者来说,禅修座垫有比较多的要求,这是因为闭关者每天将有很长时间必须坐在其上,不合适的座垫可能导致不适,以致成为禅修的障碍。如果条件所及,我们应在地上以白色粉笔画上一个象征禅定坚固的图案,再在其上铺上少许吉祥草及百节草,以纪念佛陀成道的典故,并以此集清净、长寿、禅定坚固及早日成佛的吉祥缘起。座垫应以前低后高、人坐上后四周留有余位者为宜,或以令自己坐得舒适的为宜。在整个关期中,我们不应移动此座垫。如果只在日常生活中禅修而条件不足,我们挑一个舒适的座垫放在地上使用即可。
  座垫的面对方向,以座西朝东为最佳,但只要并不背对佛坛,以其它坐向摆放亦可,不必一定要面向正东或正面对着佛坛。
 

时间
  有条件作闭关专修的人,在关期中应限制外出,把关期中的几乎全部时间用于禅修之上。我们可以把一天分为四座修持,第一座由凌晨起至日出为止,然后在早餐后进行一天中的第二座修持,至午饭时间为止,第三座由下午两点左右开始,至五点左右下座,第四座在晚饭后、约八点开始,至十一点左右结束。在每天中,有四个时份必须尽量避开,一为日出,二为正午,三为日落,四为午夜,这是因为传统说这四个时刻并不太有利于修持之故。
  现代的人大多不可能终生或常常作上述的那种严格闭关专修,但我们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禅修。选择这种方式修行的人,可以在上班或上学等忙碌的生活中,每天都抽一点时间出来上座禅修。禅修的时间并无硬性规定,只需尽量避免上述四个不利于修持的时刻便可,但以在早上修持为较佳选择。我们可以每天修持一座、两座或更多座,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坚持每天不论多忙、多累,也起码强逼自己上座略修片刻,绝不让修行中断一天。
 

坐姿
  在每次上座前,我们应先对佛像等恭敬顶礼三拜,然后才坐下。
  最理想及标准的坐姿,称为“毗卢七支坐姿”。我们以左足在内、右足在外的方式双足盘起,右掌仰天迭在左掌上,两姆指相触,腰挺直,牙及唇保持自然,舌尖抵着上颚,眼睛半闭而目光注视前下方地面,头部微向前倾而下巴向内收,双肩挺拔平行,双臂并不贴腋下而留少许空间。
  以上所说的,是标准坐姿。初学或有足患的人,采单盘坐或交叉脚的方式禅修亦可,但因为传统的原因,我们最好不要坐在椅上修持。
 

调心
  在上座后、开始进行每一座禅修前,我们首先应观察自心状态,看它是否处于纷乱、贪、嗔或痴的状态中。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必须首先调息,透过这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令心安静下来。
  调息的方法是,先举起右手竖起食指,以右食指指背压左鼻侧,用右边鼻孔吸气,再把右手指移至右鼻侧,以指肉压右鼻侧,用左鼻孔呼气,如此做三次,然后放下右手,改以左手指背压右鼻侧,用左鼻孔吸气,再用左手指肉压左鼻侧,以右鼻孔呼气,如此作三次,最后放下左手,以两个鼻孔同时吸气,又再呼气,也是重复三遍。整个循环共有九次呼吸,每一呼、一吸均应尽量绵长、细微而深入。在吸入时,想着正在把犹如白光的佛众加持摄入。在呼气时,想着正在把犹如黑烟的心中烦恼呼出。以此方法重复作几遍循环,便可把心静下来了。
 

如何进行禅修


  如法及有效的一座禅修,必须具备前行、正行及结行此三部份,缺一不可。对大部份人来说,我们未必每一座禅修正行均能见最理想的效果或生出觉受,但如果我们至心地进行前行环节之祈请及结行部份之回向等,便能积广大功德,而并不会因该座正行未能顺利而致一无所得。
  曾学习及有能力的行者,应依《贤士颈严•六前行仪轨》修诵前行(注:见法师著作《甘露法洋》),但初学禅修的人,可依以下简易方法进行。
如何进行禅修前行
  在上座、调心后,首先心想:
  我现在有幸得此宝贵人身,并有机会修持善法,但若现今不好好利用它,来世极可能堕入三恶道中,无法再得同等修行良机了,而且尚会受种种大痛苦,故此我现在必须好好利用此机缘,在今座上努力修持,以期迅速成佛以利益众生!  然后我们观想皈依境。皈依境有不同观法,分广、中、略版本,甚至还有并不观想出具体形相的传统。简略的观想法是,我们观想面前眉心对开之虚空中,有一片由佛之悲心所化现的云海,其上为由八狮承托之宝座,上有莲花、月座及日座,本师释迦牟尼佛正坐在此座上。佛陀并非似泥像或铜像般,而是由光形成、活生生的真正佛陀,具三十二相及八十种好,其心不断有化身化出。我们必须想着,此即自己师长、历代祖师、所有本尊、一切诸佛、菩萨、罗汉、空行及护法之总集化现。
  现在我们观想父亲坐在自己右边,母在左边,亲友在后,与我们过不去的人在前方,其余众生一一现人相围绕。
我们心想:
  正如我自己亦常受各种痛苦,六道众生皆如是,而且痛苦程度更甚于我!在此苦海中,我们唯一的依靠便是您了!我与一切众生之脱苦唯靠您了!
  在此心态中,我们诵念皈依文三或更多次,并心想身边之众生亦同声念诵。  皈依文是:
行者皈依直至成正觉 佛陀正法以及圣僧众
因作布施等诸修持故 愿证佛境利普有情生
  在诵皈依文时,应观想面前佛陀放白色甘露与光,进入我们与众生体内,令我们之业障及烦恼变成黑水般由身体下部流走,又加持而令我们的功德、智慧、寿命及善心都增长了,从此与上师、佛、法、僧永不分离。
  在修诵皈依文后,我们观想佛陀变出许多化身,每一化身入于一位众生中,包括我们自己。在佛陀化身融入身体后,我们心想自己与众生都变得像佛陀般清净了,此时心中必须生欢喜心。
  接下来,我们修诵四无量心:
若一切有情能离亲疏爱憎安住等舍 何其善也 愿其安住  我当令其安住 恳请上师本尊加持我能如是 
若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 何其善也 愿其具足 我当令其具足 恳请上师本尊加持我能如是
若一切有情远离苦及苦因 何其善也 愿其远离 我当令其远离 恳请上师本尊加持我能如是
若一切有情不离增上生及解脱胜乐 何其善也 愿其不离 我当令其不离 恳请上师本尊加持我能如是
  以上的第一段是修平等心,其目的犹如在播种前预先把田地弄平,以使接下来将修的慈心、悲心等可以顺利培养。在诵此段时,我们观想面前皈依境放光,加持我们生出真正的平等心。
  第二段是修慈心,我们发愿令众生皆得到快乐。在诵此段时,我们观想面前的佛陀放光,加持令我们早日生出真正的慈心,同时也加持以令众生得乐。
  第三段是修悲心,我们发愿令众生远离苦及苦因。众生之受苦,乃因其过去生中所作之不善业。故此,我们观想佛陀放光除去他们的业障,令其离苦,同时佛陀亦放光加持,令我们早日生出真正的悲心。
  乐亦分为世俗的乐及究竟的乐。在第四段中,我们发愿令众生得到究竟之乐。故此,我们观想佛陀加持他们得到究竟快乐,同时也加持我们真正生出这种喜心。  在目前,我们虽然常常念诵以上四无量心的文句,但我们并未能真正生起坚固的慈、悲、喜、舍之心。所以,在念诵时,我们应在心中祈求加持,而观想佛陀消除障碍,我们真正生出四无量心的种种烦恼。
然后我们念诵:
为利诸母一切有情 必须尽力速疾速疾证得正等觉位之宝 为证此故 当以深道上师本尊瑜伽为门 趣入修习菩提道次第教授
  以上是殊胜发心的文句,其意思是说:“为了众生之利益,我必须马上好好地禅修,以期速疾地成佛!”在念诵时,我们必须如此地起念。
  在诵完殊胜发心后,我们观想面前的佛陀变成小小的一点白光,由我们的眉间入于我们身中。
  接下来,我们必须观想资粮田。资粮田有许多种版本,例如《上师会供》及《速道论》版本等等,但初学者可以单单重新作如前所观想之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前,以此一尊涵摄历代祖师、上师、诸佛、菩萨、罗汉及护法等一切三宝圣众,然后观想其心放光,召引一切佛等圣众融入其身。
  为了积累功德及忏净罪障,以利于生出禅修觉受,我们念诵以下的七支修持及供养曼达文。
俱胝妙善所生身 满足无边众生语
如实尽观所知意 释迦教主诚礼敬
无上导师佛陀宝 无上救者正法宝
无上引导僧伽宝 皈处总聚尊前礼
实设意变无余供 无始积罪尽忏悔
圣凡诸善皆随喜 轮回不空请安住
为众生转正法轮 自他诸善回菩提
四洲须弥日月七珍宝 妙宝曼陀普贤供养聚
供献上师本尊三宝前 恳请垂悲受已求加持
七支修持为顶礼、供养、忏罪、随喜、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及回向此七者。在诵念时,我们可以观想一切佛、菩萨及圣众充满面前虚空中,自己周围是六道众生,如前所述,自身又再化出无数化身,众生及自己之无数化身悉皆同声称诵。
然后,我们念诵《普善德根本》,其偈文是:
一切功德之基具恩主 如理依止乃是道根本
善了知已自当多策励 以大恭敬依止求加持
侥幸一次得此具暇身 当知最极难得具大义
遍诸昼夜相续恒无间 生起取坚实心求加持
身命动摇犹如水中泡 速疾坏灭之故当念死
死后如影于形紧相随 黑白善恶业果恒随逐
于此获定解已罪过聚 纵极细微亦当作断除
尽力成办一切善资粮 常不放逸谨慎求加持
受用无饱一切痛苦门 不可保信三有众圆满
见过患已于彼解脱乐 当生大希求心求加持
以此清净意乐所引发 正念正知极大不放逸
以彼圣教根本别解脱 作为修持心要求加持
正如自身沉没有海中 一切慈母众生亦如是
见已荷负救度众生担 胜菩提心纯熟求加持
惟具发心若不学三戒 当善了知定不成菩提
故应发起猛力大精进 学习佛子律仪求加持
于颠倒境弛散能息灭 且能如理观察真实义
由是止住妙观双运道 速于相续中生求加持
共同净治转成法器已 一切乘中最胜金刚乘
有缘士夫最上之津梁 速疾顺易趣入求加持
彼时成就二种悉地本 谓护清净律仪三昧耶
获得不假造作决定解 纵舍生命守护求加持
复次续部心要二次第 诸般扼要如实通达已
勤行四座瑜伽不散乱 如正士语修习求加持
开示如是妙道善知识 如理修习诸友坚固住
内外一切中断障碍聚 悉皆速疾消灭求加持
一切生中不离清净师 恒常受用正法大吉祥
地道功德完全圆满已 速获金刚持位求加持
这是一段祈请诸圣令我们生起觉受与证悟的祈祷文,其加持极大(注:其讲解开示见于法师著作《甘露法味》中)。
  在念诵《普善德根本》后,面前之释迦牟尼作一百八十度转身,而来到行者头顶上空,与行者面向一致,然后我们诵以下之祈请文。
四种佛身自性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离障法身自性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大乐报身自性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诸般化身自性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总摄一切上师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总摄一切本尊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总摄一切诸佛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总摄一切正法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总摄一切僧伽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总摄一切空行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总摄一切护法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总摄一切皈处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在此段祈请文后,我们便可进行禅修之正行了。
如何进行禅修正行
在本书后面篇幅中,教授了成佛之道上每一步禅修的主题。这些章题共有三十四个,其先后顺序排列是有其合理性的,所以我们应从首章题 —— 对师长生信心开始禅修,不可随自己喜好而随便挑章题来修。
  在任何一座中,我们只挑一个章题而禅修。在禅修时,我们依教授内容而细细思维,沿着教授内容之思路一直分析下去,辅以逻辑、自己所知之佛经引据,甚至日常中所见到的实例,以期令自己对所修主题产生强烈而明显的感受。当这种感受产生时,我们便放下分析、思维,而把心专注于这个感受上,令心念不散失。
  在初学时,我们的心自然不受控制,即使能培养出一定的感受,我们亦无法把心停驻在此之上,所以我们必须同时留意自心的焦点所在,在心念一游离此感受时,我们又再次沿教授内容之思路,重新带出失去了的感受,然后又再次尝试把心停驻在此念之上。以参思恶道苦的章题为例:首先我们沿教授所说内容思维,幻想自己身在地狱道、饿鬼道或畜牲道之情况,当自己感到对此等痛苦之厌恶、恐惧及难忍时,便停止思维及分析,而把心专注于这个感受上面。在一分心时,我们又再次重复想及地狱道等之苦况,以重新培养出刚失去了的感受……如此反复练习。
  透过恒常熟习,我们便能加强分析力及专注力,从而令自己易于生出该座所欲培养之感受及令心念不散失。
  以上所述,便是禅修之方法。简单地说,我们依教授内容及其它助缘,培养出特定的感受。一旦这种感受强烈地生出时,我们便紧紧地抓住它,把心停驻在其上,令自心浸淫于此念之中,越久越好。
  在初学时,我们每一座不必修太长时间,否则便可能产生厌恶禅修的反效果了。在开始时,我们用两小时、一小时甚至单单半小时进行禅修正行便足够了。在自己习惯于禅修后,我们才把每一座的时间逐渐延长。总而言之,座时太短会导致没有足够时间培养觉受的问题,太长则会令自己对禅修产生厌恶、反感等反效果,所以我们宜依个人经验及耐性而自行试验及调整每座之长短。可是,不论我们有多累或多忙,我们绝不中断禅修。如果我们在某天中特别忙碌或是病倒了,也应该强逼自己至少仍上座略修片刻,以保持每天禅修之习惯及其惯性力量。以上教授普遍适用于绝大部份章题的禅修,但在修禅定时,我们应改以把每天分为十多、二十段较短的时段而修,因为这样比较有利于禅定的进步。
  前面已经说明,菩提道次第修持章题的先后排列,是有其逻辑性的,各章题环环相扣,下一环节的成功建基于对上一个章题的觉受。如果我们随意挑一个章题来修而不依次序进行,效果并不会显著,所以我们应从第一个章题始修,一步一步地顺序修成,直至最后一个章题。如果要依最严格的传统,我们应把第一个章题修至觉受坚固及合格,然后才可以开始修第二个章题,如此经年累月地慢慢修上去。有些章题需要我们每天禅修、每座均修同一内容,这样地持续好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方能得到坚固的觉受。另一些章题,则可能只需较短时间。以上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成就方法,但我们亦可以选择以涉猎的方式进行禅修,譬如说我们可以顺序对每一个章题禅修一周、两周乃至一个月,在此期间的每一座中,我们对此内容尽力培养或多或少的觉受,在期满时我们便移至下一个章题,而修习一周或两周等等,这样地顺序修上去,直至我们完成所有章题为止。这样修的话,我们虽未可说是圆满了任何一章题的修习,但却可以在大半年至几年之间完成整个循环,而对每个章题皆有所认识,以种下习气及因缘。在完成一个循环后,我们既可以开始一个新的循环,也可以改以前述之最有效方式进行新一轮的修持。
如何进行禅修结行
  在完成禅修之正行部份后,我们应一心向顶上的佛陀祈祷、发愿,并诵本师释迦牟尼真言若干遍,越多越好,观想他由心间流出甘露,净化了我们在进行正行时所犯之过失。
本师释迦牟尼真言是:

唵 牟尼 牟尼 玛哈牟尼伊 疏哈
om muni muni mahamuniye soha 


  最后,顶上佛陀化光融入自己的身中,自己变化成为佛陀,心中放光出外净化六道一切有情众生,并依此观想又再持诵本师释迦牟尼真言若干遍,然后念诵回向文:
如宝珍贵菩提心 未生出者愿生出
已生出之菩提心 祈不退转倍增长
以此功德愿众生 积聚圆满福与慧
成就依福慧所生 二种神圣之身相
在念诵回向后,我们便完成了结行工作,同时亦完成了整座禅修,现在可以离座了。
  在座下的生活中,为了利于禅修的进步,我们在饮食、睡眠等事情上,亦必须配合修行。
  在座下的时间,我们应多选择与该阶段修持有关的书本阅读,譬如说我们最近正在修持敬师的章题,便应挑选阅读与师徒关系有关的论著,或历代祖师传记中有关祖师们如何侍奉其师长的部份。
  在饮食方面,太饱会令胃胀及易困,但太饿却不足以支持身体作修持,所以我们大概吃七分饱即可,戒过饱或过饿。在闭关中,我们尤其应注意饮食,最好能用全素,而且千万不可过饱或过饿,否则都不利禅修之进步。
  在睡眠方面,若能以吉祥无畏狮卧姿入睡为最佳。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的人,尽力试习即可,但在闭关修持中的人则应致力于培养以此睡姿入眠的习惯。
  在临睡前,我们应发愿:
寿命及生死是无常的,说不定我今晚在睡眠中就死去了!若我不再醒过来,愿我不入三恶道而再次得人身转世!若我能再醒过来,则愿继续努力为众生而修持,乃至成佛方休!
在早上起床时,应提起精神马上离床。
  在平时或闭关中座与座之间的空档时间,应小心观心及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令自己或别人生烦恼,否则的话,座上所得之觉受便像倒在漏碗中的水般,旋即衰退或失去,令我们在座上的修持全部白白浪费了。禅修之进步及觉受,并不完全取决于座上时间的努力或智慧的累积,而同时亦端看我们有否足够的功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或闭关中的座与座之间空档,我们应多作供养、礼佛、忏罪及转经等修持。在闭关期间,我们尤其应尽力把座与座之间的空档,放在此类修持上,而避免进行写信、看电视或闲聊等世俗活动上。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