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佛母仪轨导修开示

 

  正行开示

  现在说到法门之正行部分,首先是自化本尊的环节。一般来说,受过此传承法门之灌顶或随许者,可以自观化为本尊身相。没受过此法门之灌顶或随许者,不是不能修这个仪轨,但就不宜自观为本尊,这类的人可以在诵至自化本尊时,改为观想本尊在面前即可以了,诵念内容不变,其它地方也不变。这是如法的。

  我们的这个肉身,虽然我们对它百般呵护、极为珍爱,但其实对别人来说,它不见得就那么可爱了。在死后,连野狗也嫌它臭,不会来啖食。这个凡俗的不净身,与准提母的圣洁身,明显地不是一样的。在修法时,我们要把自己观想为准提母,但大部分人在心理上都接受不了自己的不净身就是准提的神圣佛身这概念,这就会构成生出信心的障碍了,就像是一条狗,我们即使为它披上了狮皮,它也不会自觉是狮子同样的道理。所以,在修自化本尊时,我们先诵下面的这个“空性咒”,同时先观自己的不净身、语、意的体性为空,然后才做后面的自化本尊。如果没有这个过渡环节,即使我们自观身为本尊,也难以生出“我便是准提!”这样的信心。

 

  唵 森巴华 淑打 沙华 达玛 森巴华 淑多

  om svabhava shuddah sarva dharma svabhava shuddah hang

 

  这个“空性咒”是梵文。它的大意是说我及一切万象皆无自性。什么是“自性”呢?这是指某种东西不依赖因缘组合,自己自生、自存,以独立的方式而存在。佛教所说的“空”,并非说自己或万事万物不存在,而是说它们无自性,亦即说它们并非单独地、有自性地存在。我们看看衲面前的这个茶杯,它是一些瓷土和水,加上一些人工制造及热力烤造,然后工匠说:“看!这是一只茶杯!”从此它才成为“茶杯”。同样的材料,若不造成这形状,便不一定成为“茶杯”。同样材料又造成同形之容器,但我们若不为它定名,它就只是一个中间有个洞的东西,它仍不是“茶杯”。我们若把它打破了,还找到“茶杯”吗?“茶杯”是这个手柄?是杯身的碎片的其中一块?是所有碎片的总和?都不是!不论我们怎么找,也找不到茶杯的自性。这座房子,是由四面墙组成的,里面供了尊佛像,我们就称它为“佛堂”,如果换了放些家具,我们会称它为“客厅”,但它还是本来的这四面墙组成的空间而已,可见“佛堂”亦并无自性,端赖于能具功能的基础加上安名过程才得以存在。就算以衲本人为例,大家看这个祈竹仁宝哲很胖、很有“份量”,十分真实,但“祈竹仁宝哲”到底是什么呢?是衲的头?是衲的手?是衲的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分解,亦寻不着“祈竹仁宝哲”,身体的每部分都不是“祈竹仁宝哲”。这些肢体的总和,也只不过是一个矮胖的人形物体,它仍然不一定是“祈竹仁宝哲”。在小的时候,衲就不叫做“祈竹仁宝哲”,突然有一天,大家说:“这位是祈竹仁宝哲!”然后“祈竹仁宝哲”就突然变得很实在地存在了。在这个命名以前,我还是同样的我,但没有“祈竹仁宝哲”之存在;在命名的一刹,我仍是同样的一个我,但“祈竹仁宝哲”就突然冒出来了,从此大家见到衲时会称衲为“祈竹仁宝哲”,衲亦会自认为是“祈竹仁宝哲”,会有所反应:“啊,他们正在喊我呢!”如果当初没人为衲命名为“祈竹仁宝哲”,今天的衲仍是同一个矮胖子,一点没多,也一点没少,但“祈竹仁宝哲”却不存在了。可见,“祈竹仁宝哲”并非这个老胖僧的身体的某一部分,也非这身体所有部分的总和,而是在这身心总和之基础上,加上了安立名字,“祈竹仁宝哲”才赖以存在,也即是说,“祈竹仁宝哲”并没有自性。

  要细说空性之道理,我们今天没这么多时间,此亦非今天讲授的主题。刚才所说,只是略提一提空性而已。

  修诵“空性咒”时,我们应入于空性禅定中,参思一切并无自性。然而,相信在座的大多数听者对这方面并无太深的认知。这种程度的人,只好在此时幻想自己已入空性之定中,如入甚深睡眠中,以此代替空性禅定。衲举一个例子,我们看小孩玩耍时,会把洋娃娃当成一个真人,喂洋娃娃吃饭、喝水,煞有介事地把洋娃娃当成一个活人。同样的道理,假若我们尚未达到入于空性禅定的境界,便只好“假装”入于此定中,在我们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努力尝试一下、幻想一下。然后我们从这“洋娃娃空性定”中醒觉,心的一部分仍住空性定中,另一部分则开始观以下的环节,同时诵以下的部分。

 

  转化成空性 空性之中‘崩’化莲花 ‘阿’化月轮 月轮中央为白‘沧’字放光芒

 

藏文的“崩”字(Bam),“阿”字(Ah),“沧”字(Tsam

  诵此段时,我们观想由空之中出现一个藏文的“崩”字(Bam),它又变化成为一朵八瓣的莲花。在莲心中,有一个藏文的“阿”字(Ah),这字又变化成为一个平坦卧着的月轮在莲台上。在月轮上面,站着一个藏文的“沧”字(Tsam),这便是自己的心识了。这个自己的心识,就如我们在母胎时、尚未完全发展的心识之状态一般。然后这个字放出光芒照向十方,照至所有佛陀之处,把诸佛之加持随着光又摄回来入字中。

  由此自己转化成为金刚准提母 身色白 一面四臂相 上左之手持白莲花 花上为一般若经函 下二手结作禅定之印并持一钵 面容和蔼微笑放光 披天衣 佩各种珠宝饰严 以金刚跏趺姿坐 大日如来饰顶

  在光摄回来后,这个自己心识所化之“沧”字,突然变成了本尊准提佛母的形相,现在我们便已是本尊了。

准提佛母

  准提佛母身色白色,一面四臂,左上的手拈着莲花的花茎,莲花延伸至他的肩部,花心供着一部般若经书,右上手垂膝上而作布施印,下面的双手则作禅定印,同时手托一钵。钵内有能起死回生的长寿甘露。本尊现为十六岁少女之相,面露微笑,面容及身躯都极为美丽。他脚作双跏趺座,身上的头轮、喉轮及心轮分别有白色的“唵”字(Om)、红色的“阿”字(Ah)及蓝色的“吽”字(Hum)。佛母的身上穿着华丽的天衣及佩戴各种饰物。我们凡夫之辈,身上的衣服及饰物与自己并非同一体;但本尊的天衣、饰物、座下的月轮及莲花等,全为本尊之体性。在本尊的顶上,有一尊小小的大日如来佛像。大日如来身相白色,手持法轮。这尊小佛坐在本尊顶上,像是一个顶上的装饰品般。这小佛表义佛母所属佛部,同时亦表义佛法中敬师的教义。

藏文“唵”(Om)字、 “阿”(Ah)字、“吽”(Hum)字

 

  刚才提及本尊的饰物及甘露钵,这里有些修持的要诀。如果我们努力观想这些宝饰极为珍贵,例如说我们想着即使本尊身上最小的一颗宝石已足抵全宇宙中的财富总和,这便有富足的缘起。如果能常常特别着重强烈地如上观想的话,便等同修珍巴拉财尊(梵名Dzambhala)法,有修财尊法同样的效果(注:有关财尊法门,见法师著作《本尊海会I》),十分灵验。佛母所持之甘露钵,我们应强烈想着它的甘露即使用上一小滴,便能起死回生。如果我们常常这样地强烈去想此甘露的力量,便等同修持延寿本尊,有延寿的效果,不必另修延寿本尊法门了(注:有关延寿法门,见法师著作《寿份无量》)。

  在本尊的心轮,有一个月座,月座上有一个白色的藏文“沧”字(Tsam),在此心字的周围,有本尊之九字咒“唵扎利祖利准提疏哈”以顺时针方向环形排列环绕,咒中的“唵”字在前方,所有字皆面向中央心字而站立着。这些咒字是白光之形,而非死实的白色。

  把以上的细节都观出后,我们便取自己的念珠手持于胸前,然后开始诵咒,同时作持咒之观想。

 

  唵 扎利祖利 准提 疏哈

  om tsali dsuli tsundi soha

 

  以上为本尊的咒。这个咒也有另一个较长的版本。长咒的前部分其实是礼赞句,后部分便是咒。大家喜欢念哪个版本都可以,二者是完全同一支传承。

  长版咒语是:

 

  南玛 三蛮他 布打喃 三呀三布打 括提尼 他地呀他 扎利祖利 准提 疏哈

  nama samanta buddhanam samyaksambuddha kotini tadyatha om tsali dsuli tsundi soha

 

  在持咒时,我们一边以念珠计数,一边口诵,同时在心中作观想。持咒时的观想法有许多种,作用亦各有不同。衲并不准备在此把所有观想法都介绍出来,否则只会令大家混淆弄乱而已。此外,若一天未能把罪障忏除,便一天不能谈其它别的成就,故此忏净是最重要的。在持咒时,我们观想心中之“沧”字及它周边的九字咒蔓全流出白甘露,把我们的身、语、意一切罪业、魔障及病患等全都冲洗出体外而流走。这些不好的东西,我们观为黑色的污水,持咒时就被白甘露全冲出体外了,最后我们身体充满了甘露,清明透彻,自己要感到已被净化了。以上所说,是一边持咒时,心中一边要同时做的观想内容。有些人会问:“既然我已变化成本尊准提母了,为何准提母还要忏净呢?”这个问题很恰当。要净化的是我们作为凡夫的罪障,而非本尊有罪障。所以在持咒时,如果我们是自化本尊的话,修至此时便要暂时放下“我便是准提!”的这种心态,心中想着是在忏净我们作为凡夫之罪障。如果我们并未自化本尊,而是在面前观想化出本尊,则不会存在以上疑问了,直接观面前本尊净化自己即可。

  在持咒及其它修行上,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衲说一个有关准提佛母咒及信心的历史故事给大家听:在印度古代有一个极为有名气的佛教大学,它的名字是那兰陀大学(梵名Nalanda),位于印度中部菩提伽耶佛陀成道处并不太远的地方。在当年,曾经有一次,在大学附近地区连续两年有旱灾、瘟疫及饥荒,以致民不聊生。有一户人家中的母亲是专修准提母的,而且极为虔诚,但她持咒时发音是错误的。别人发现这女人即使在饥荒中,仍然面容饱满健壮,便好奇地问她有什么原因。原来老妇在持准提咒时,由于信心极大,石头竟然会变为能充饥的食品!当时有人在惊叹之余,亦指出了老妇持咒的发音错得厉害。在这以后,老妇在持咒时,变得有疑心,不再有本来的真心、信心及诚心,石头也就不变为食物了。再后来,老妇又想:“反正我也念了那么多年了,别人说什么,就不理啦!”她的持咒功夫又再变为纯熟的信心,又再恢复了石头变为食物的奇迹,还用这些食物救济了许多当地居民。由此著名的史事,我们便明白信心的重要。在修持上,即使轻微的疑心及动摇,也会造成障碍。衲当然并非教大家不必学习正确的咒音,而只是想一再向大家强调信心之重要。故事中的这老妇人,发音虽不对,但凭着信心,便颇见灵验。反过来说,即使我们今天学懂了最完美的发音,若无信心,则反而不会有所成就。

  在持咒后,我们对本尊作八大供养。八大供养可追溯至古印度的民风。在古印度,当有宾客来访时,屋主会马上献上清凉的洗足水、漱口水、花及食品等等,以示尊重及殷勤接待,这便是传统八种供品的来源。

  由于我们已自化为本尊,在作八供时,我们作该供之手印及口诵该供物之供养咒,同时观无数天女由自心间飞出,手持该供物,向我们自化之本尊献供,然后天女飞回入自己心中,又再诵下一个供养咒和结印,天女再次飞出献供……一共有八次供养,每次供物都不同,手印亦不一样。如果观想本尊在面前,则天女在虚空中化现,而并不由己心化出。

  唵 阿里呀 准提 沙怕里华啦 阿根

  om arya tsundi sapariwara argham

  这是净口水供,观天女供上盛于宝皿内之清凉水,同时作配套之手印。这手印犹如我们双手捧着一个皿碗似的。

   

  唵 阿里呀 准提 沙怕里华啦 巴典

  om arya tsundi sapariwara padyam

  这是净足水供,观天女奉上盛宝皿中之洗足水供,同时作相关之手印。这手印就像我们在托着本尊的脚掌般。

 

  唵 阿里呀 准提 沙怕里华啦 布别

  om arya tsundi sapariwara pupe

  这是花供,观天女献上种种美丽的花环,同时作献花手印。这手印形似一个花蕊。

   

  唵 阿里呀 准提 沙怕里华啦 杜别

  om arya tsundi sapariwara dhupe

  这是燃香供,观天女供奉美妙的熏香,同时作燃香手印。这手印就如我们正在撒一小撮香粉在香炉中的手势。

 

  唵 阿里呀 准提 沙怕里华啦 阿路盖

  om arya tsundi sapariwara aloke

  这是灯供,观天女供上一座座的明灯,同时作灯供手印。这手印就似两座油灯,我们的两只中指就是灯芯。

   

  唵 阿里呀 准提 沙怕里华啦 甘爹

  om arya tsundi sapariwara gandhe

  这是涂香供,亦即香水或香膏。作供时观天女奉上一瓶瓶的香水予本尊,同时作涂香手印。这手印就如手托一瓶香水般的姿势。

 

  唵 阿里呀 准提 沙怕里华啦 钮爹

  om arya tsundi sapariwara niude

  这是食子供,亦即供养食品。作供时观天女手持有妙食在内的宝皿上供,同时作食供手印。这手印与第一个手印是一样的。

   

  唵 阿里呀 准提 沙怕里华啦 夏达

  om arya tsundi sapariwara shabda

  最后是音乐供,观天女各持不同乐器演奏妙乐,同时用小钹敲出数声清脆的钹声。如没有小钹的话,在意念中观想即可以了。

  以上的八供,我们不必观想本尊真的在喝用、进食等等,而只想着本尊心中接受了这些供养即可。此外,实在没办法学懂手印者,就先单以口诵及观想亦可,日后才慢慢练习手印。

  作供养后,我们诵以下的礼赞偈文,这也可算是供养的一种。

  这礼赞偈只有四句,文意十分显浅易明,衲就没必要解释了。

具慈爱心之怙主 一切种智之教主

福报功德如海洋 善逝如来我礼敬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