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淨光--藥師七佛修法

  • 前行開示

  不論欲修甚麽法門、任何據稱很殊勝的儀軌,我們必須清楚其背景、來源與傳承,否 則我們修持的法門到底是正信及清淨之佛陀開示與否,我們都不能確定了;甚至會産生 一種情況:窮半生精進修持的法門,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外道的法門,或者是某人自己發 明的法門而並非源出於本師釋迦牟尼佛之開示!這就是在開始的時候沒有好好理解法門 之傳承來源的過失了。

  藥師七佛法門源出於本師釋迦牟尼世尊之清淨無誤開示:在印度有八個聖地,是本 師開示正法之代表性地點,其中之一個叫做廣嚴城,城中有一棵很巨大的樹,叫做樂音 樹,這樹的覆蓋範圍廣大,坐在樹蔭下就好像坐于密林之中,當時就有衆多的僧衆、菩 薩、居士等等在這樹下如常地聚集,聽聞如來開示妙法;這時,曼殊室利法王子(即文 殊菩薩之稱號別譯)恭敬地向佛發問,祈請佛陀爲了未來世的衆生,講述其他佛陀的名 號與本願功德等等,以令聞者除障得益;曼殊室利法王子知道在正法時期以後,五濁惡 世的衆生福薄根鈍、故此在這時受了本師之加持而爲未來之五濁衆生而發問;而本師亦 隨求開示了這個對未來屬於五濁惡世中之苦難有情最大利益的藥師七佛法門,這就是藥 師七佛修持的來源。

  我們有必要明白甚麽爲‘五濁’:‘五濁’是衆生濁、劫濁、見濁、煩惱濁及命濁 共五種末法時期的現象。所謂末法時期,即現在我們所處的年代。佛陀說在末法中能對 衆生最幫助的是藥師七佛,就是說對現在我們能帶來最大利益的是這法門的修持。『衆 生濁』是指末法中的衆生不信因果善惡報應、不恭敬孝順長輩等之普遍現象;『見濁』 指現在末法中,與正法相違矛盾之邪見充斥世界,誤導衆生之情況普及常見;『煩惱 濁』指末法時期中衆生貪執愛欲,心中普遍充斥惡念及貪、瞋、癡三毒;『劫濁』是說 末法期中,天災、饑荒及自然災患愈來愈多,仿佛大自然之定律變得大亂似的;『命 濁』就是說在末法中人命變得愈來愈短,橫死天折的情況也常見,這是因爲衆生之惡業 業力成熟之故這五個佛陀所預言之情況,我們現今舉目周圍都可以觀察得到。我們生於 這個福薄多難的時空下,藥師七佛是最上之依止,最能救度我們。七佛之弘深本願不可 言盡,他們對救度五濁中之衆生是最有能力因緣的。最重要的是:佛陀釋迦牟尼如來是 爲了我們這個年代的衆生,而特別開示藥師七佛法門的。在顯乘衆多法門中,無一能及 此法門,能令末法中之衆生免於五濁苦難而智根具足,令證佛法心髓。這些要點我們可 以在佛經中閱到聽到。(注:讀者可以參考《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現依藥師七佛儀軌一句一句闡釋(有關儀軌原文以粗體列印以便對照參考, 闡釋之內容以幼體印刷識別):

  在修法前,先要具備乾淨地方,陳設本師釋迦牟尼像及藥師七佛之聖像或圖 像;放置清淨的供品,如花、明燈、水果及水等等。然後坐好,調整自己修行之 發心:'我爲了衆生之利益發願成佛,故要積集成佛之因,是故現在馬上要開始 修誦藥師七佛儀軌!'要確保內心生起如此之動機,而不是爲了一己之福報而修 誦,心中也沒有貪念或嗔恨心等種種過失,然後誦念皈依文偈:

  敬趨皈依上師佛法僧 直至行者證悟正覺時
  爲成佛境利普有情衆 行者現向七善逝祈請

  念時觀想藥師佛在面前虛空中央,一切聖衆圍繞著,尤其要盡力觀想藥師法 門有關佛經也在前面,還有一切僧寶衆也在前方,這就是自己皈依之物件,既有 佛寶(以藥師佛居中)、法寶(以藥師法門經典爲主)及僧寶;所以這觀想出來的形 象稱爲'皈依境',也就是具鴠N表了三寶。第一句'敬趨皈依上師佛法僧', 除表明我們皈依之物件是恩師與三寶以外,也有另一個意念,指從諸佛、至歷代 祖師及至自己的恩師,中間師徒關係傳承是連續性的和從未中斷的。第二句'直 至行者證悟正覺時'表明依止的時限並非單只盡形壽,並非單只這一生依止,而 是生生世世堅定不移地一心依止,直至自己成佛爲止。這兩句是皈依的物件與時 限。下一句'爲成佛境利普有情衆'屬於發菩提心之修行:我們自稱爲大乘佛 子,所謂'大乘',是說我們發願要成就無上正覺、成爲佛陀去利益衆生;我們 修行並不爲了自己的好處,而是爲了要成佛!成佛又是爲甚麽呢?是爲了'利普 有情衆'!成佛必須積集很多覺悟的因,譬如我們修這藥師七佛儀軌中就已包含 了很多的因,如:懺罪、禮拜、回向等等,爲了積集成佛之資糧,所以我們現在 就向七佛祈請,這是第四句'行者現向七善逝祈請'的意思和內容。念誦皈依是 確立我們的修持並非外道的修行;念誦發菩提心之內容是爲了確立所作修持之動 機目的符合大乘心念,而非爲了自己之解脫或其他利益而作誦念。這四句皈依文 念時要有依止心地去念,想著裏面之意義,心內配合生起覺受,同時要如前述地 觀想及起碼念誦三次,但愈多誦愈好,甚至誦念百次、千次或萬次更佳。儀軌中 雖列明瞭要誦三次,這是指'最少'念三次,不是說只限最多可念三次。這些是 正行修誦前一切的功夫。



上一頁 下一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