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等妙香--薰煙法門儀軌及導修

  • 正行開示

念誦了「皈依及發心偈」後,就到了儀軌中之正行部分:

觀想自成聖者觀自在

念至這一句開始,我們就要參想自己之體性爲緣起,而並無一個個別單獨及有自性地存在的「我」;在達到這個空性見時,便住於此空性之定中,再觀想自己變化成爲觀世音大士之相。儀軌中所說的「觀自在」,即就是觀音大士的一種尊稱;儀軌並無明指行者要觀自己變化爲什麽化相之觀音大士,但傳統上,歷代的行者都在修此法時觀己身爲四臂相的觀音(見圖);若要觀爲其他化相的觀音,也無不可。大部分人都暫沒能力生起前述之空性正見,更不要說入於空性定中了,那麽的話,就只好觀想自己凡俗之身蘊溶化於虛空之中,再由虛空中變化成爲觀音化相。大家可能心中不太明白:爲何要先入空性定或觀身溶入虛空呢?原因是如果直接觀自己一變就成爲諸佛之悲心化相(觀音),恐怕不易把自己凡俗之身、語、意觀爲與大士的超凡身、語、意無異。大家又可能有疑惑:爲什麽要自觀爲觀音呢?答案是因爲儀軌中必須加持供品及解除中陰身等之痛苦,若我們以凡俗之身、語、意來作,則沒能力做得到這些事業,故須依賴變化成爲觀音之化相的方法及依靠大士之能力,才可以圓滿做到這些事業。我們不單只觀自己身體如同觀音,心念也要盡力生起與觀音相合之悲心才是圓滿;在觀想自己已變成觀音化相是,可以加誦大明六字咒百次、千次等數。

從自心間放光作召請 恭敬功德悲憫冤債賓
悉皆降臨安住所欲座

我們念至此段時,要強烈觀想自己就是觀音大士,從自己的心間放出耀目的大光明照遍十方,把所有的聖衆與凡衆都召請來到面前,坐在我們眼睛的高度之虛空當中;這些受供的來賓分爲四組而安坐面前:

中央之後上方有本師釋迦牟尼如來居於中央,周圍有上師與歷代祖師、四密部所有的本尊及所有的佛圍繞著安坐;諸佛之種種報身相及化身相都要觀想在前面。這一組賓客稱爲「恭敬賓」,因爲他們是衆生所應該恭敬的物件。

面前之左方,亦即「恭敬賓」的右方,是以文殊師利大士爲主之另一組賓客;文殊師利坐於這一組的中央,旁邊圍繞著所有菩薩、辟支、聲聞、羅漢、空行父母、護法等衆,同時還有世間護法、地神及其他有力量的世間衆生在內;這一組賓客稱爲「功德賓」。

面前之右方,亦即「恭敬賓」之左方,是以四臂觀音爲主的一組賓客,六道一切有情衆生圍繞著觀音而安坐;這一組賓客稱作「悲憫賓」,因爲六道衆生是我們應以悲心救度的對衆。

中央之前下方有金剛手安坐,周圍是所有的冤債主、魔軍及魔衆等,這些是我們曾於過去生中結怨的衆生,常欲加害我們以報仇,所以稱爲「冤債賓」。

這四組之主尊是本師釋迦牟尼、觀音、文殊師利及金剛手;觀音、文殊與金剛手亦稱作「聖三部主」,分別代表諸佛之悲心(以大悲觀音代表)、智慧(以大智文殊代表)及力量(以大力金剛手爲代表);大家要努力熟習這四尊的形相(注:參考封面內頁彩圖)。

我們剛才已經談過,修「行密部」儀軌者,必須小心注意法器之如法及外在的清淨;若一切能做得如法,當生起召請之念時,聖衆及天界衆生、「非人」衆、中陰衆等都會馬上來到受供;若果法器或衣服、地方、身體及指甲等不乾淨的話,很多喜愛清淨的「非人」衆就不會到臨,那我們就無法供養了。另者,修法時應觀面前之虛空無邊無際,四組賓客亦充斥無際的虛空;必須盡力觀得廣大;若觀不得廣大,則效用、利益與功德亦不大。

圖1
圖2
圖3
圖4
然後以乾淨的銅質或瓷質小匙,取少量供品置於修法前早已預備妥當的爐中紅炭上(見圖1)以薰出香氣,同時誦以下的真言:

唵 班渣阿密烈打 滾達裏 哈那 哈那 吽 呸
(灑淨咒)

誦咒時以「事業瓶」頂上之頂嘴灑淨水於炭火上(見圖2),觀想所供之香氣已經淨化了,除卻不淨及魔障等等過失;若未備「事業瓶」者,則以吉祥草或楊枝沾淨水作同樣之灑淨程式(見圖3及4)。

唵 森巴華 淑打 沙華 打瑪 森巴華 淑多 吭
(空性咒)
轉化成空性 從空性之中具 種字 轉化成爲諸廣大寶器 其內 唵 阿 吽字化光華 出生圓滿妙香薰具足五欲 彌漫充滿大地 遍虛空一切方所 唵 阿 吽

念這「空性咒」時,必須入空性定中,對「空性」無足夠理解及體悟者,則應觀宇宙一切萬物溶爲虛空。由誦「轉化成空性…」一句開始,要一邊誦念內文,一邊作觀想:由虛空之中生出一個藏文「種」字(見圖),這字又變爲廣大無邊的寶皿,皿內有「唵、阿、吽」三個藏文字(見圖),這三個字溶化變爲香氣,如煙霧般溢遍宇宙虛空;這些香氣是不會耗盡的,而且能令見者、聽者、嗅者、觸者及食者都生出滿足。

修到這部分,所供香氣已非凡俗的煙霧或氣味了,而是經過了真言之加持變化,成爲廣大無邊的妙香了;所供之薰香現已如法準備好,隨時可以用作供養,就如一窩飯已經煮熟了,只待賓客享受。

此段誦文文尾之「唵、阿、吽」三字要誦念三遍;此三字分別代表作者諸佛之身、語及意,裏面所包含之密義很深妙。

南瑪 沙華 他化格他 阿華路格地 唵 森巴啦 森巴啦 吽
(令得甘露真言)

這句是「令得甘露真言」(漢傳佛教寺院于日常上供時亦誦,稱作「變食真言」),要誦七遍,雙手作捧食狀之手印,以右手拇指及中指彈指,每誦一遍即彈指一下(見圖)。

唵 甘地 卡瑪 滾那 布渣伊登 卡卡 卡嘻卡嘻
(供食咒)

這句是「供養真言」,也是念誦七遍而作如前手印,彈指七次。

兩句真言誦畢後,應作八大供養。在儀軌中,只說「次誦咒從"阿根"至"夏達"之間而作供養」,並未印明念誦的內容;我們應念誦:

唵(阿根 巴典 布別 杜別 阿路蓋 甘爹 尼爹 夏達)阿 吽
(八大供養咒)
om argham padyam pupe dupe aloke gandhe niude shabda ah hum

念誦這八大供養咒時,要觀想天女由自己心間化出,對面前賓客作種種供養,同時配合作八大供養之手印(見圖):

「阿根」是淨口水供,須作手印並觀天女供上淨口水;
「巴典」是淨足水供,須作手印並觀天女供上淨足水;
「布別」是花供,須作手印並觀天女供上鮮花;
「杜別」是燃香供,須作手印並觀天女捧爐薰香作供;
「阿路蓋」是明燈供,須作手印並觀天女供上盞盞明燈;
「甘爹」是塗香供,須作手印並觀天女奉上種種香膏;
「尼爹」是食供,須作手印並觀天女供上百味妙食;
「夏達」是樂供,須敲鈸數聲並觀天女以種種樂器演奏作供。

行者敬禮世尊薄伽梵多珍寶勝者如來
行者敬禮最上妙色勝者如來
行者敬禮無邊身勝者如來
行者敬禮已解脫一切怖畏勝者如來

儀軌念誦之四尊如來,其實體性即爲本師釋迦牟尼、文殊師利、觀音及金剛手,儀軌中以其別號尊稱而頂禮。因爲佛經中有述:誦此四如來聖號,可令餓鬼痛苦消除而得受供養佈施,故此必須如是稱誦他們的名號。念誦此四聖號時,應該觀想四組賓客都至心同聲稱誦佛號。在稱誦四如來名號後,就要正式作供養了:

具足五欲最勝香 無漏焦煙供養者

這二句是描述所供之物的特性:「具足五欲」是指其能滿足受供者之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的意義;「無漏」是指並無不清淨或不如法等之過失的意思。

供師本尊及三寶 一切空行護法衆
乾闥婆王極喜等 諸食香衆悉無餘
母親六道有情衆 當方域神地主衆
索討往昔冤債衆 特別昨日今日間
被弑自弑舍前身 未得後身處中有
彼等一切有情衆 如是供施諸賓客
悉皆飽以所欲雨

這一段是逐一對各類賓客作供養佈施的誦文,修持者對不同之賓客應持不同之供施心態:供歷代祖師、上師、本尊及諸佛衆等「恭敬賓」時,應在心中生出有如正在侍奉皇帝的態度;在供養「功德賓」等時,應該有如禮宴知己的平等態度來做;供予「悲憫賓」這些六道衆生時,應該以悲心救度的佈施心態來作供;在供養「冤債賓」時,要好像歸還欠債那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及歉疚的心念來作供。

文中的其中一句:「乾闥婆王極喜等」,是指「非人」的一種。「非人」即是一批不屬人類的衆生,其中的「乾闥婆」,是一種以香氣作爲飲食的衆生;而「極喜」則是所有「乾闥婆」的大王的名字,藏文稱作「勒卡」(Rab Ga)。

「母親六道有情衆」這一句,是指所有的六道衆生;因爲我們由無始以往以來已經不斷在六道中輪回,所以每一位衆生都曾經在某一生或多生是我們的母親,所以文中把一切衆生稱作「母親」。

「索討往昔冤債衆」一句,是供養那些與我們在過去生曾結怨的衆生,這些衆生有些可能今生轉世爲有神通的餓鬼等,故此能夠記憶前生的怨仇,也有能力知道我們就是他們過去生的仇家,現在要報復尋仇。我們的生命中,有些障礙是來自這一類「債主」的。在觀想中及供施中還債,有很大的效用,雖然只是在供養時想及他們、稱呼一下他們,卻已可化解很多錯縱複雜的前世今生因果債業,令修持者今生的俗世及修行事業順利無礙,也避免和消除了很多災禍。

「特別昨日今日間 被弑自弑舍前身 未得後身處中有」這三句是指剛死去的衆生,尤指那些被殺及自殺的生命,譬如在戰爭中死亡的衆生,他們已經死亡,但卻未能投生,所以稱爲「中陰」或「中有」,是一種夾在過去生與未來生之中間過程的生命,他們都是十分徬徨無依的。

「悉皆飽以所欲雨」這一句,是說我們觀想所供施之熏香變爲種種恰當的供品,如下雨般供予一切賓客,對欲求佛法者變爲佛法、對無所容身者化爲房子、對餓者化爲食物、對病者化爲良藥,總之是對聖衆化作種種妙供品,而對苦難衆生就化成能夠救苦解困的所需品。而觀想這一部分時,我們必須觀想香氣化成一切賓客「所欲」的物品,譬如說食物:一些衆生喜食素物,就觀想供施素品;有些衆生喜欲葷物或穢物,我們也就如是觀想所供。

請滅我之諸障礙 長壽無病財富增
懷攝三界具權威 願諸心願如意成

這四句是一種祈請要求,我們既已把冤債這些苦因解除了,自然請這些賓客除去我們的障礙,尤其是說那些「非人」及「冤債賓」的加害;又以供養及佈施予聖凡二人之功德,祈請能得長壽等等利益,及祈願所有事情都如意順利達成。

一切中有有情衆 悉皆脫離怖畏苦
憶念上師教誠已 願悉往生極樂刹

前面已經說過了,中陰身是十分徬徨恐懼的,所以我們祈求處於中陰階段的生命,能夠免卻怖畏之苦,清楚在心中記憶他們過去生中曾經依止之上師的教誨,然後往生後阿彌陀佛之西方極樂淨土。

索宿債衆債清已 衆生得享大安樂

我們在供養中滿足所有衆生的各別所欲,所以等於是在解除所有索債的衆生之怨結,他們就不再向其他衆生作加害了。

當方域神地主等 願恒不解作伴侶

這些內容既是祈願,也是說明修這個薰煙法的益處。我們供養的物件包括了「域神地主等」,即是漢族所信仰的「土地公」及「龍神」等等衆生,他們雖然也是六道中之衆生,但力量很大,可以影響地區的興衰;在滿足了他們的時候,他們自然會協助修供者,提供一切所需,也令當地吉祥和平、豐收無災。

自身臨命終時分 遠離解支節大苦
往生清淨刹土已 願賜到樂於衆生

當彼中有景象現無間 八大菩薩前來示正道
往生極樂刹中現化身 願我引導穢土中衆生

這一段是有關淨土的誦文。這個法門屬觀音的法門,而觀音大士之本師是阿彌陀佛,所以修持之最終功德是可以在今生後如願往生於極樂淨土,而且在臨終時沒有四大分離等之死亡痛苦,在中陰階段時會有淨土的八大菩薩前來引往彌陀淨土。八位菩薩的聖號爲:普賢菩薩、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除蓋障菩薩、虛空藏菩薩、地藏菩薩及大勢至菩薩。

一切猶如虛空藏 諸般受用願無盡
無有鬥爭無損害 願得自在而受用

儀軌中的這四句,是總結修持這法門的世間利益,也即是今生中的利益。

從此捨命移生於 殊勝淨土極樂刹
蓮花藏蕊中化生 願能受生彼刹中

這四句總結了修薰煙供養法者,未來生可得之利益,亦即往生淨土的成就。修法時誦到這個階段的時候,正行已經圓滿做完了,剩下來的是結行的功夫。



上一頁 下一頁 返回